close

有效溝通,心態,關心  

NLP導讀:如果你和你朋友約好了,但是你遲到了兩個小時,怎麼說,才能讓你的朋友滿意呢?我們在說每一句話時,背後都有著一張說話的臉孔,也就是都會出現一種溝通心態,這種心態會因為情況不同而改變,而我們要怎麼樣,才能有讓人最滿意的溝通呢?有效的溝通,直達內心。

星期天下午,陳娟和朋友約好兩點鐘在西門町的十字路口見面,一起去逛街、看電影。不料朋友遲到了,陳娟頂著高溫,既渴又熱,心中又氣又急。過了半個多小時,陳娟才看到朋友急匆匆地趕來,她劈頭就問:“你怎麼這麼遲啊?”朋友說:“路上塞車嘛!這怎麼能怪我呢,臺北市的交通你又不是不知道!”

如果你是陳娟,你覺得對方的回答令你滿意嗎?

很多人會覺得,這回答一點誠意也沒有,根本不是我想聽的!的確,人與人之間經常會發生這種問者與答者“搭不上線”的情況,到底問題出在哪呢?

有位叫伯恩的學者提出了一套“溝通交流分析法”,來解釋溝通問題的所在。他認為我們在說每一句話時,背後都有著一張說話的臉孔,也就是都會出現一種溝通心態,這種心態會因為情況不同而改變,一共有三種溝通心態,即父母式心態(Parent)、成人式心態(Adult)及兒童式心態(Child),簡稱“PAC溝通交流分析”(PAC Transactional Analysis)。

父母式溝通心態

父母式溝通心態大致可以分為“批評式”及“關懷式”兩種。

一、 批評式父母心態

以“自以為是”及“過度保護”的想法為出發點,說話時總喜歡以“我不是告訴過你了嗎……”“以我的經驗,我建議你……”或“你照我說的去做,絕對不會錯!”作為話語的開頭。

想起來了嗎?對了,你我有時會覺得“我懂得比你多,所以你要照我的話去做”,因此,看到別人出錯,總忍不住送上一句:“我不是早告訴過你,這麼做是不行的!”等類似的話,這就是標準的批評式父母心態。

二、 關懷式父母心態

另外,父母也是提供保護、尋求慰藉的物件,所以往往會表現出關懷的溫暖面:“別急……”,“別擔心……”,“別害怕……”。例如:當我們看到別人為了考試而緊張得睡不著覺時,會安撫對方:“別擔心,你一定可以表現得很好的。”這就是以關懷的父母心態在說話。

成人式溝通心態

成人式溝通心態是指在溝通時,會收集相關的資料,然後做理性地分析及判斷,再找出合理行為方案的做法。換言之,會按當時的情況做出合理的判斷,說出適合的話,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“成熟的態度”。

舉個例子吧!當炒股票炒瘋了的朋友小王,興致高昂地來慫恿你一起加入炒股行列時,你仔細分析了一下自己的能力及時間後,說:“我看我資金也不多,時間更是少得可憐,錢還是讓你們賺吧!”這就是成熟的成人式溝通心態。

兒童式溝通心態

源自幼年時累積的基本情緒,像小孩一樣,會擔心、害怕、天真、好奇或撒嬌等,這組合成了兒童式的溝通心態。

例如:我們常會說:“我好擔心他會不會討厭我?”,“怎麼辦?明天要上臺做報告了……”,“我覺得他這麼做好棒喲!”,“哇!好開心喲!”……這些都是兒童式心態。

瞭解這些溝通心態後,我們來分析一下前例中陳娟的心態。剛開始她可能會想:“他怎麼又遲到了?”(父母式心態)等著等著,不悅之外又不免擔心:“會不會出什麼事?”(兒童式心態)等到朋友出現後,她覺得擔心是多餘的,只剩下責怪的情緒,因此會以父母式心態責問:“不是早就提醒過你了嗎?你怎麼可以又遲到了呢?”

而她朋友的反應則是:“這不能怪我,到處都在塞車。”這時朋友是以成人式心態來做解釋,但陳娟聽起來頗為不悅,是因為以父母式心態說話的她,期望能得到對方的頷首認錯。

所以,如果朋友改以兒童式的撒嬌心態先說:“對不起!害你等了這麼久,你一定很累吧?早知道我就聽你的,早一點出門……”先哄哄她,再以成人式心態尋求解決方法:“怎麼辦?我們遲到了半小時,不如我們坐計程車趕去電影院吧,車錢我出!”這樣的回答,是不是令人聽起來舒服多了?

很多時候,我們與人發生衝突或產生溝通上的障礙,追根究底是因為我們不太瞭解對方說話的心態,所以無法滿足對方需要的回應而導致的。

因此,如果能經常審視自己及對方的溝通心態,而找出最合適的方式回應,可使衝突減至最低。

要提醒你的是,每個人都可能在一句話中,出現幾種不同的心態。 例如:一個人說:“我妹妹又失戀了,我早就知道那個男人不適合她,但她偏不聽(父母式批評)!現在弄得慘兮兮的,不知道會不會做什麼傻事,我真擔心(兒童式擔心)!不過我想她也不小了,又不是第一次戀愛,而且也學過心理學,應該知道怎麼調適自己的心情吧(成人式判斷)?所以,看來我不必替她擔心。”

PAC溝通交流

若想發揮PAC溝通交流分析的作用,首先必須在與人交談時,能很快察覺自己的溝通心態及別人的溝通心態。此外,要學會運用以下技巧:

1、當你能清晰察覺自己及別人的溝通心態時,你已是用成人式心態在思考,所以絕對有助於你以成人方式與人溝通,這種訓練非常有用。

2、最困難的地方在於,我們在別人處於兒童式心態時,通常無法用好的同理心來應對,而當我們覺得遭到對方不公平的對待時更是如此,所以要特別加強這方面功力。

例如:有人說:“你一定要幫我忙,否則就不夠朋友。”這是兒童式撒嬌心態,但在你聽來,卻受到了傷害,因此,這時直覺的自我防衛會使你用“批評式父母”心態說:“你怎麼可以這麼說?我哪裡不夠朋友了?你每次半夜睡不著,都是誰聽你訴苦的?”這番話一說出口,彼此間就產生了心結,造成衝突了。因此,我們該學習的是,不要老以自我為中心。

  其實,如果暫時以對方為主,很快能察覺到對方只是兒童心態的撒嬌,然後壓抑自我的防衛心態,而改以關懷式父母心態,利用同理心去瞭解對方求助的原因,是否真的需要幫助?還是只是耍賴而已?然後以適當的心態應對,必會對雙方的關係很有幫助。

NLP 六月寄語:)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幫助,無論如何請記得——你的生命可以變得更美好!

NLP執行師 白鎧彰 2013.06.19

延伸閱讀:溝通的關鍵

arrow
arrow

    Kyle 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