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昨晚,跟朋友去聽了某家直銷公司的OPP,
在見證分享時,有位姊姊分享了她的故事,
他的老公曾經中風過一次,而後差一點第二次中風,
他一開始描述害怕老公第二次中風時整個人向後退了一部,臉部表情非常抽動,
後來描述老公願意使用商品後,他整個人向前跨了兩步,臉上多了笑容,
講話變流暢了,而且越講越high到停不下來,這是我所看到的。
NLP執行師除了運用NLP工具協助他人更好,
很重要的是執行師也要有良好的觀察力,
為的是與個案建立親和力,更精確地了解個案情況,並確保調整過後的效果。
這位姊姊向後退一步呈現的是壓力反應,
因為他的身體有了當時害怕老公第二次中風的狀態,對他來說這是很大的壓力,
我很好奇這樣的分享真的好嗎?
因為每次分享,他本人就又進入一次害怕的狀態,這樣對心靈品質真的好嗎?
所以,為什麼關於要處理的事的發生原因與過程,
NLP執行師並不一定要去了解,因為個案多一次的描述,就多一次的負面心錨,
NLP著重的是How?如何變好,
而不是著重Why?為什麼會發生的原因。
這是我認為NLP最特別之處,
我一直記得在NLP專業執行師認證班的最後,
老師告訴我,身為執行師必須要處在純淨的第3身,調整時要把個案當成陌生人,
處在中立的角色,這樣就能引導個案真正的自我改變與成為他內心要成為的那個人。
NLP執行師 白鎧彰 2012.7.24
延伸閱讀: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